別把應該「使命必達」的人生大事當成「有空再說」的小事來辦
2016-10-18
By 台版米蘭達的創業&職場筆記

從無到有創立一家公司,不管是維繫工作品質、積極擴展業務或是打造企業文化,尋找及培養人才,都是需要全神貫注的工作;另一方面,照顧新生兒的生活起居並陪伴著他的成長,也十分耗費精力。因此,打從兒子小肉包在創業第九個月來到這個世界,我就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妳怎麼能在同時創業和生養小孩?做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

就像之前所談到的,對於自己想做或是不得不做的事,我一向是個在快速評估潛在風險後,就先「做了再說」的人,因此面對由雙重身分所帶來的忙碌生活,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但藉由一次次面對、回答上述的問題,幫助我整理出以下幾個觀點:

1. 了解自己,做自己想做和能做的:
在談如何扮演好多重的人生角色之前,我認為「了解自己」是更重要的一件事,也是做好所有事的基礎。就拿工作的例子來說,有許多人希望能夠「每天準時下班,而且下班後最好就不用理會跟工作有關的事」,這樣的希望本身沒什麼問題,但如果這個人同時有希望自己能夠「很快升官加薪,比同期進公司的人更快被升職」,那麼他就應該思考一下這兩個希望之間是否彼此牴觸,以及何者對自己更重要?

在時間、精力有限的前提下,搞清楚自己的優缺點和究竟想要什麼樣的人生風景,然後很專注的朝著那個方向前進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拿我自己為例,我很清楚自己絕對不適合當個全職媽媽,餵奶、製作副食品、換尿布、清洗、消毒奶瓶⋯⋯等別人做得很輕鬆愉快的事,我一想起來就頭皮發麻,而且不是把奶瓶摔破就是燙傷自己的手。

另一方面,經營公司雖然也有很多難搞的情境,我卻很能享受「關關難過關關過」的刺激樂趣;所以我決定把有限的精力放在自己真正擅長的事:陪伴孩子的心靈成長和創立及經營公司上,而把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這個重要任務,託付給包括保姆、托嬰中心、長輩等在這方面比我強太多的專業人士們。

我一直覺得,能夠放自己一馬,不要求自己做到面面俱到,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能做的,然後把這些事做到最好的人,比較容易有享受美好成果的幸福感。

2. 忘了Work Life Balance想想Work Life Blend
「你怎麼維持Work- Life Balance?」每次聽到這個問題,我總是很不鄉愿的說:「我其實不太相信Work- Life Balance這件事!」會如此斬釘截鐵的回答,實在是因為我發現,對很多人來說,理想的Work-Life Balance就是撇去睡覺時間的16個小時,最好就是一半用來工作賺錢、一半用來「過生活」,然後下了班後最好就展開不被打擾的生活。但坦白說,根據我多年的觀察,這樣的假想,對一個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工作上自我實現的人來說是很不實際的。為什麼?試試從主管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答案就昭然若揭了。

「工時長只是台灣畸形的職場生態,國外的人都過著非常Balance的生活!」這通常是許多人了聽了上述的話後的第一反應。我不否認隨著國情的不同,每個國家的法定工時、加班制度、平均年假自然有所差異;但這只是顯現在表面上制度的不同,我所觀察許多熱愛工作,也把生活經營地多彩多姿的人,不論國籍都能一致做得很好的,反而是「在生活中享受工作、在工作中體驗生活」(Work-Life Blend)這件事。

外商區域主管在出差旅途中也休幾天假規劃為私人行程;全職媽媽在照顧家庭的同時,也把自己的網購事業經營的有聲有色;專業領隊透過文字抒發心情,而多了旅遊作家的身分……這一個個精彩的人生,都是我身邊真實的Work-Life Blend成果案例。
所以對我而言,與其追求付出時間的齊頭式平等,不如追求「心的平衡」,與其執著於投入時間的二分法,不如先問問自己,現階段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成功和快樂的定義分別是什麼,然後想想在忙碌緊湊的工作中,要怎麼享受生活,才能得到內心的平靜(inner peace)。

我總覺得不管選擇分別投注多少的心力、時間在工作和生活上,重點是「開心、甘願」就好,一個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偶爾才能偷閒的人,可以因為發自內心的熱愛這份工作,會比每天準時關機的人更神采奕奕。

「透過工作讓生活更豐富,藉由生活為工作注入新意」,工作與生活如果能彼此互補,便能成就全方位的精彩人生。相反的,倘若硬要把工作和生活看作數學等式,對於投注在天平兩端的時間精力反覆計較,換來的恐怕終將是雙方面的平庸。

3. 先設定目標,再想辦法達成:
我有許多成功扮演多重角色,仍不間斷學習的人,就是用這個方法完成了自己「貪心」的夢想。多年的好友莎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身為投資銀行的資深員工,生養了三個可愛的孩子,最近還拿到了潛水教練的執照,問她怎麼做到的,她以省話一姐的風格回答:「少囉嗦,去做就對了!」

「喜歡自己嚇自己」是人的天性。「我想減肥10公斤,但最近應酬太多」、「我想去上瑜珈師資班,但這工作實在太忙,過一陣子再說吧」、「我想調養身體,但最近沒空去看醫生」這些話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過去也經常從我的口中說出。

但在多年的公關生涯中,我觀察到多數的公關人,對於客戶最後一秒鐘的要求,只要相信對於結果是好的,都會用盡力氣「使命必達」,卻總把關係著自己家庭、健康、幸福感的重要大事當成「有空再說」的小事來辦。於是,我學會對於自己真心想做的事,先高調的設定目標,然後把自己當成自己的客戶,想辦法發揮執行力在設定的時間達成目標。(所以,此刻還在苦哈哈的摸黑打字…)

快問慢答

職業婦女可以教會孩子什麼?

當媽媽後我開始思考,無法分太多時間給孩子的自己,能帶給孩子什麼樣的正面價值呢?相較於全職媽媽能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職業婦女是不是也能用自己的人生經驗,送給孩子幾個一生受用的觀念?--答案是肯定的。

觀念一:財務獨立是必須的
大多數的職業婦女在經濟上自給自足,透過身教,OL們能教導孩子認知「財務獨立」的重要及好處,小到能隨時買自己喜歡的鞋(lol),大到有不斷提升自己、追求夢想和幫助別人的能力。

觀念二:不要輕易抓狂
你是否也碰過經常抓狂、流淚或情緒失控的同事?在職場打滾數年後,我觀察到「EQ比IQ重要」這個真理,能夠控制情緒的人,往往在面對不如意的情況時能將自己抽離,持平的解決問題,因此通常能夠和不同的人相處,並且激發出他們的潛能,長遠來看,這類人多半能夠承擔更重大的責任,也在職場上不斷精進。

「但Emily經常在公司大發火,怎麼還能做到業務主管?」如果你提出以上的疑問,那麼你可能誤會了我的意思。我不認為我們都應該帶著沒有喜怒哀樂的面具上班,而是要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緒,理智處理它。Emily的大發火看來無釐頭,但極可能是深思熟慮後的管理策略。

觀念三:不要白目
如果可能的話,我想把這一點用螢光筆標出來。白目是在職場甚至是許多不同人生舞台上生存與制勝的大忌:拜訪客戶時搶在主管前面換名片、在會議中打斷別人的發言、獨攬團隊功勞…等,這些都是職場白目行為的例子。要怎麼避免變成白目人?有兩個簡單原則:能夠尊重別人以及懂得察言觀色,而這兩個能力都是必須從小培養的。

觀念四:把時間花在投資自己,而不是八卦別人
「A:聽說Tracy是經理的親戚!B:真的嗎?難怪老闆對她特別好,每次會議上只要是她的提議,經理都立馬採納。C:原來是親戚,我還以為他們有別的關係…」這樣的對話,經常在辦公區的小餐館裡上演著。三、五位同事,利用難得的午休時間八卦一下,聯絡感情也抒發工作情緒的確是職場生活的調劑,但午餐結束後,心情真的有變好嗎?還是充滿了「比較」與「不平」的負能量?如果有一天離開這家公司,你還會跟這些同事聯絡嗎?還是只剩下臉書上可有可無的按讚?

人生原本就沒有一定的公平,更何況是以業務為導向的企業,與其八卦別人,抱怨這世界多不公平,自己多麼懷才不遇,不如把時間花在打造自己的競爭力,與其終日和一小撮人互相取暖,不如走出小圈圈拓展人邁與視野。

觀念五:一個人可以有不止一種身份,而且樂在其中
身兼上班族和媽媽這兩種角色,像是同時操作著不同道具的魔術師,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做出正確且快速的判斷。初為人母,難免手忙腳亂,一旦適應了這樣的雙重身份,卻能享受遊刃有餘的成就感。
Y是上市公司公關,同時也是一位專業的故事媽媽、J是外商科技公司的業務高手、登山達人以及一個三歲小鬼的媽、W除了是心理咨詢師,還是業餘作家與塔羅老師⋯⋯在我身邊不乏同時扮演著多重角色,並發光發亮的女性,她們的共同點是:雖然生活充滿大小雜事,但卻都能保持著對生命的熱情,並且透過有效的時間管理與分配,積極經營自己的每一個角色,活的有聲有色。這樣的人生態度與熱度,是值得分享給孩子的。

觀念六:為自己挺身而出
在職場多年領悟出一個道理:「主動性」(Proactiveness)往往是一個人脫穎而出的關鍵。這包括了積極打造專業形象讓自己被看見、爭取重要且能勝任的表現機會、持續學習,不放過任何一個能拓展競爭力的契機、主動出擊,改變對自己不利的情境…。工作多年的Career Woman,往往能在職場中學習到自我保護及為自己打造舞台的方法,這種為自己挺身而出的態度,是可以給送孩子的珍貴禮物。

觀念七:「換位思考」事情就容易有好結果
透過工作,OL能接觸到來自不同背景、負責不同業務、擁有不同的目標或潛目標(Hidden agenda)的同事或合作對象,基於上述的這麼多「不同」,在共事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和不同單位協商的機會,有智慧的職場女性往往懂得換位思考,用同理心了解別人要的是什麼,進而產生有效的對話、順利的溝通以及令人滿意的結果。

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永遠有一位偉大的女性;一個成功的職業婦女背後,卻往往是一拖拉庫親友團的支持。就拿我自己來說,先生和爸媽的支持、專業保姆及老師的幫助,讓我沒有後顧之憂的創業並且專注經營自己所熱愛的傳播工作。


相信許多職場女性們和我一樣,對於自己周遭的人們以及身處的世界時時刻刻抱著感恩的心情。這樣的心情,是一種能量,能夠讓人除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外,也希望多付出一些,長期浸沐在這種能量中長大的孩子,比較容易把「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看作是自己的事!

出處:http://shannononwork.blogspot.com/2016/10/blog-post_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