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迷思:外向的人「溝通力」通常比較好?
2018-10-03
By 遠見雜誌

「我不擅溝通,是否還有機會在職場闖出一片天?」、「和頂頭上司或同事經常雞同鴨講怎麼辦?」、「家人不理解也不支持我的工作,要怎麼說服他們?」、「要怎麼帶人帶心?」⋯自從開始定期寫專欄以來,經常接到不同朋友提出的職場問題,每個人在職場上都面對不同的功課,但我的觀察是:對於進入職場3~5年以上的工作人來說,困擾他們的往往已不再是專業上的硬能力,反而是和溝通有關的挑戰。

溝通的目的,除了解決問題,最好還能在過程中拉近自己和溝通對象的距離,同時為個人或公司品牌加分;一位好的溝通者,通常很了解自己的個性、溝通特色、優缺點,並且善於打造符合自己個性、喜好的溝通風格、或是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溝通場景,所以學習有效的溝通術,永遠應該從了解自己開始。

有許多訓練課程標榜學會了溝通技巧,就能在職場上飛黃騰達、無往不利;我卻認為,好好溝通的目的主要是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或需求,增加自己和身邊對象的彼此了解,換句話說,學會好好溝通能讓自己更自在的和世界相處,學溝通的理由其實很內心。

既然要談溝通力,就順便聊一下幾個流傳於職場上的迷思:

1. 溝通力是一種與身俱來的天份,後天很難學的來?

你身邊一定有些朋友,總能充滿自信的在眾人面前發表自己的看法、或是站在舞臺上發光發亮;所謂的溝通力,不僅限於在舞臺上說話的能力,而是在職場或生活中,能夠誠懇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取得認同或支援、或是解決歧見、尋求共識的能力。

溝通力,可以在一封email、一個會議、一次簡報、一通電話甚至是一個動作表情裡被彰顯。口才好或是舞台魅力,是讓很多人羨慕的天份;但了解自己、發展適合自己的溝通風格;耐著性子用溝通解決問題、有效的達成目標則是一種態度和選擇。

2. 外向的人通常溝通力比較好?

「Charlie和Kate在同時期進入公司擔任業務,Charlie的個性非常外向,口若懸河,和什麼人都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聊開,也很享受站在眾人面前,被大家注視的感覺;Kate則個性內斂沈穩,凡事謀定而後動,屬於話少慢熟的個性;一開始,大家都很看好Charlie的發展,但在年終review的時候,主管們發現Charlie的表現固然不凡,但Kate贏得了過去幾個沒人能搞定的客戶的肯定,更拿下了了超越第二名許多的業績王寶座。」

Kate的個性,不但沒有阻礙她和客戶的溝通,反而幫了她一把,她的內向,讓她在和人交流時,更願意傾聽,也讓和她互動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受到重視的主角,並在不知不覺中說出了自己真正的需求,而她比較沈穩的溝通風格,幫助她以比較有專業、權威感的態度贏得客戶信賴。

天生外向的人或許比較樂於與人分享與交流,但Kate了解並善用自己的特質,發展出適合自己的溝通方式,並把溝通的力量很好的運用在職場中。

3. 不是第一線的業務也需要學溝通嗎?

答案是肯定的。或許不是每位職人都需要對外溝通,但在公司內部進行對上(主管)、下(部屬)、左、右(相同或不同部門的同事;或合作廠商)的溝通相信對多數的職人來說都是工作的日常;而對需要兼顧家庭和事業的職人來說,則又多了和家人溝通這一門功課。

但不管是與客戶、主管、下屬、同事或家人溝通其實都比不上面對自己、和自己溝通來的重要。溝通應該是職場和生活中的助力而非壓力,在學習好好溝通的的過程中,進階版職人們往往能練就一身樂觀面對挫折的逆境力以及柔中帶剛的肌耐力。

文章出處: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4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