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1
部落格 Professional Tips
By Sally Tan
About Sally Tan
醉心人類學與室內設計的地方媽媽,副業是品牌行銷,心情好時也玩玩資料庫。 寫作是天賦、辯論是興趣、自學是調劑身心的休閒活動。
數位時代要存活 品牌更需要共感力(上)

數位品牌和實體品牌有什麼差別?答案是沒有什麼差別,如同結交朋友,無論是網路上認識的,還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能夠友誼長存的原因,無非是兩人之間有共同的話題、共同的經歷與回憶,才能牽起兩人想要分享的快樂以及人類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歸屬感,這也是本篇文章想要探討的品牌共感力。

 

並不是有了名字和logo,就能稱做「品牌」。

 

品牌是個有機體,她會隨著時間成長轉變,也會因為成長轉變得不夠快而凋亡,進入數位時代只是加速了這個轉變的時間進程。很多數位品牌專家標榜著上架知名電商平台就等於成為知名品牌的第一步,事實上,這和實體通路裡的大型通路別無二致,你的銷售成績仍然取決於你的行銷組合策略是否正確,你的品牌形象依然主導著消費者下次回購的機率,你的品牌能否被消費者口碑行銷出去,仍然取決於你的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情感連結是否緊密穩定。

 

共感力就是insight,就是解決方案,只是這次你要站在消費者身邊!

 

過去大眾媒體為主流的時代,代理商習於以一種高高在上的視角與態度,「教導」消費者,以不跟上流行就落伍了的威嚇戰術,建立消費者的從眾消費行為。現在社群平台裡的多元勢力百花盛開,人們在社群裡,從眾效應依然發揮作用,只是大眾媒體已經無法在這樣的「角落」吹起任何波紋。

人們對於社群裡樂於分享的陌生人,其信任程度有時更勝親友,大眾媒體的可被信任度在此遠遠望塵莫及。理由無他,「粉飾」與「虛張聲勢」對於現代見多識廣的網友來說,早已不見效用,反之,網海無涯,總能在其中找到「與我聲息共頻」的夥伴,因此,在數位時代,消費者更熱衷於尋找網路上那個既遙遠又真實的知己。你會看到在考古社群裡,大家會開團跟著教授天涯海角、上山下海去實地講學;追星社團裡大家以姐妹相稱,一起為了一張照片一起哭一起笑,這些緊密關係的建立,都是傳統大眾媒體單向傳播難以建立的。

 

經營社群像帶孩子,提供支持、適時引導才是上策!

 

家有青少年的父母都有經驗,對於愈來愈來想法的孩子,明明還很依賴大人,卻時時想著獨立,急著發表「我的OO我作主」宣言,這個現象同樣也在社群裡發生,品牌塞給消費者的一切,只有當社群裡的指路者挺身而出的時候,才有成為爆款商品的可能。指路者就像是學校社團裡的學長姐,也像是創新產品的早期採用者,他們總是有本事挖掘出產品開發者看不到的benefits,切入行銷盲點,在社群裡掀起討論與搶購熱潮,品牌經營者只要抓準時機,提供方便購買的途徑與促進回購的流程體驗即可,千萬不要用力促銷,引起反感,讓消費者就像被碎念的青少年,一去不回頭。指路者提供的就是共感的成型,有時候五花八門的觀察與感受難以聚焦,這時有經驗的指路者,把心路歷程或是發展指南分享出來,很快就能在社群裡形成風潮、蔚為主流。

 

共感力的魅力就像蜘蛛人——他是英雄,也是我鄰居。

根據市場調查,蜘蛛人是漫威裡最受歡迎的英雄,而這個被鋼鐵人視為接班人的英雄,其定位是個社區型英雄,的確是深具遠見的規劃。這是個依然需要英雄的時代,但這個英雄必須要能拯救世界帥上神壇,同時也能賣萌搞笑,最好偶爾還能親切得願意為我停下腳步來聊上兩句。看看目前成功的品牌小編,哪一位不是有梗到讓萬民崇拜,同時還能成功導購,並和粉絲親切對話,持續創造品牌話題的呢?

 

總在有事要找你幫忙才聯絡你的「朋友」,讓你成為所謂的工具人;在電商平台被比價後選中的,就只是個被標價的商品,沒有品牌價值。能與消費者共感展開對話、建立情感連結,才能以品牌價值提升銷售利潤,最終產生品牌忠誠度,成為品牌推廣的生力軍。

 

這期我們探討了品牌共感力的重要性,下期來看看共感力如何在社群裡創造商機。

 

Photo by Ian Schneider on Unsplash

 

~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盛思整合傳播顧問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