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1
部落格
By Monica Chen
About Monica Chen
畢業於英文系,討厭香菜,但為了健康,正努力地嘗試喜歡上香菜。
跨出文化框架讓創意發光

創意對許多產業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能力,長期接觸同一個文化,會使我們陷入慣性思考模式而使創意發展受到侷限。偶爾抽離,到不同的地方旅行,打開眼界與心靈的同時,能讓我們看見跳脫文化框架後,不同思考角度帶來的創意迸發。

 

    我在旅行的過程中體驗令人醉心的當地風情;在西班牙與好友共度聖誕節,一同漫步在巴塞隆納的街頭、吃著沾滿巧克力醬的吉拿棒,也曾在維也納風雪交加的夜晚,舉步維艱地拖著行李箱走到住宿的地方,導致隔天重感冒。但也因為遭逢各種困難而更貼近當地生活,也更深刻地體會到各國風情與文化差異。旅行讓我學會放下對文化差異的成見。我個人在吃的方面有特別深刻的體會,因此我想從吃的角度探討文化對我們思考模式的影響。

 

    首先觀察到的就是人們的身處不同地域的認知差異,身為亞洲人,壽司源自日本、泡菜來自韓國可謂天經地義的事。然而許多在歐洲的亞洲餐廳,融合了各國料理,菜單第一頁或許是壽司,第二頁是炒飯,第三頁越南河粉因此遇到無法辨別亞洲個別國家特色料理的人並不少見。另外,同一個單字到了另一個國家指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菜色,例如聽到「dumpling」,腦中浮現的是由麵皮包著餡、形狀如元寶的食物,但來到歐洲之後才發現各國有自己的「dumpling」。

 

    剛開始來到捷克,思鄉的台灣朋友興高采烈地點了「dumplings」,心想水餃在歐洲原來是如此隨處可見的一道菜!然而,上菜時才發現「dumpling」在捷克指的並不是我們習以為常的水餃,而是口感有如麵疙瘩一般,由馬鈴薯泥與麵粉蒸煮而成,搭配燉牛肉與肉汁享用的一種麵食。捷克「dumpling」不如台灣水餃一般深得我心,但這並不是因為捷克dumpling不美味,而是因為華人文化導致我對dumpling這個字的定義有特定的期待,但這次的經驗也因為出乎意料而成為一種另類的「驚喜」。到了波蘭之後又再次開了眼界,發現波蘭也有自己的「dumpling」,不過比起捷克的水餃,波蘭的水餃和台灣的水餃相似得多。波蘭水餃通常搭配肉末或是起司,也有以水果為內餡,搭配甜奶油或是蜂蜜,當作甜點的甜水餃,可謂一個「dumpling」各自解讀。這個經驗教會我的是在接觸不同文化時要放下所有的先入之見,因為文化差異遠遠超乎預期,不論是喜好、習慣或者認知上的差異,都令人大開眼界。

 

    除了菜餚命名帶來的驚喜之外,食物搭配選擇上的大相逕庭,也讓我喜出望外。不同國家的料理經常在引進別國之後,依當地人習慣的口味調整,甚至研發出全新口味。在歐洲的期間,其中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事就是在西班牙看到芒果壽司。身為亞洲人的我不禁好奇芒果與壽司如此神奇的組合從何而來 ? 仔細想想,在台灣的異國料理或許也都經過台灣的文化洗禮下而在別國人眼中顯得新奇古怪,甚至「面目全非」,而我這才發現文化限制了我們的想像,使人們認為某種食物就理所當然地必須搭配另一種特定的味道。其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設計菜單有時反而能激起新的火花,因為他們能從不被既有框架影響的新角度思考,用新鮮的組合帶來全新的體驗。

 

    對我來說,旅行就像一杯茶,聞起來馥郁芬芳十分誘人,入口後隨之而來的是強勁的苦澀,最後卻會逐漸回甘,旅行最精采的部分,不正是文化差異所帶來的驚喜與衝擊以及那隨之而來的深刻體悟嗎?而這樣的文化衝擊正是將我們從固有思維模式解放並促進我們發揮無限創意的能量,同時也賦予我們嶄新的角度去擁抱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盛思整合傳播顧問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