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6
部落格 Professional Tips
By Sally Tan
About Sally Tan
醉心人類學與室內設計的地方媽媽,副業是品牌行銷,心情好時也玩玩資料庫。 寫作是天賦、辯論是興趣、自學是調劑身心的休閒活動。
三招打造不害怕改變的體質

網路改變的不只是購物行為的轉變,更深遠的影響是整個世代的價值觀與思維邏輯的改變,年輕新秀另闢戰場主導新的商業模式崛起,科技應用不再是需要導入組織的技術,它是這一代年輕人內建的DNA。當尋求刺激成為市場的常態,即使是身經百戰的職場常勝軍,也應該兢兢業業,隨時警惕市場瞬間風雲變色的挑戰。

 

但是,說的往往都比實際執行要容易許多,首先,「改變」的外衣往往讓人望而生畏,不論你多麼理性認同「改變」的必要性,最終大腦迴路建立的習慣還是會拉你躲回過往的成功經驗當中。

我們應該舉手投降嗎?當然不!透過有意識的不斷練習,去建立新的、穩定的大腦迴路,便能翻新你的大腦,打造出不怕改變的體質。

 

刻意嚐鮮

世界級的名廚往往通曉全球不同區域的食材特性與飲食文化由來,這些刻意的接觸帶給明星主廚更多創新食譜的靈感,讓自己站在廚藝頂峰聲譽不墜。同樣的,我們可以師法名廚的作法:刻意嚐鮮,不管是奇特的食物組合,還是不合邏輯的穿搭技巧,或是投入把電影當連續劇在拍的漫威宇宙,都可以試試看能撞擊出什麼樣的五感火花。

 

我個人很喜歡去逛新的書店,不同的選書策略與陳列風格,往往帶給我不同的視角與啟發,這也帶領我成為一個不怕嘗新的雜學者。偶爾追劇也很好,編劇取材的角度與人物設定都是學習不同族群行為動機與態度的好途徑。再次強調這是「刻意的」的生活習慣建立,我們往往在下班後,只想做自已,去親近那些讓我們感到安全愉悅的人事物,當然,過去不曾參與經歷的,很難有情感連結,但現在不投入時間接觸並培養成習慣,未來就很容易跟世界脫節。

 

養成習慣

偶爾嚐鮮你可以輕易做到,但是大量新知甚至跨領域的學門學習,這可不容易了吧!畢竟人家經年苦讀的累積,怎麼可能讓我們在幾個月內追上?這個想法乍看為真,但仔細思考起來,過去在體制內的學習,往往是透過機構安排架構與時程,同時學習許多科目與學分才能取得學位,如果,今天只是一門單一課程,而且延伸自你原先熟悉的領域,這樣一想,學習新知還會是需要苦讀數年的惡夢嗎?

 

這兩年來,我突然對人類學充滿了熱誠,這個開端一開始只是我想溯源「知道我的家族從何而來」的這個小小興趣而已,我從一個小小起點開始,漸漸地擴及史前文明、體質人類學、分子人類學、到基因檢測,最近則對古人類的發現特別感興趣,我從來不知道這個起點可以帶領我的心智到這麼遙遠的地方,甚至這趟知識的旅程才開始起步沒多遠,我已經從中獲益良多,每次提案,不論是視覺呈現的靈感,或是對於人性的剖析,人類學都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我的腦中大量迸發靈感隨心揮灑精彩。

 

這種學習的快樂是填鴨教育倖存者永遠感受不到的,學習新事物對於那些習於被教導、被告知、背多分的學習者來說,是另一個讓人倒抽涼氣的高峰。相反的,習慣性的搜尋新知進而建構概念是系統性學習的起手式,這種方式的起步。進程是遲緩的,但是後續的爆發力絕對值得期待。

 

所謂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不要等到被要求改變,才來惡補改變之道,在壓力之下的學習,永遠是痛苦的,每天給自己一點學習成長的時間,找個主題,沈浸其中,自律才能熟能生巧,當吸收與應用的巧度提升,自信就跟著來了。

 

善用技巧

對於剛剛開始想要進入心流學習的人來說,難免還是會有遇到艱澀內容就啟動背多分模式的狀況,想要丟掉背多分帶來的壓力,一個非常有用的技巧是:用解構重組取代囫圇吞棗硬背死記。拆解內容裡每一個能夠理解的部分,再逐步組合起來,熟練之後,你會發現這些知識模組會像樂高積木一樣,在重組之後總帶來無限驚喜。

 

另外一個技巧是盡情享受「玩轉」的樂趣,不斷重組知識模組一定會遇到死胡同,這時,不要輕易放棄,只要稍稍輕放一旁或是寫在靈感筆記本的某處,洗澡時、散步時、等車時,每個無法深度思考的零碎時刻就從腦海中撈出來想一想,靈光乍現往往在此時發生,之後隨著重組練習的次數增加,便能無時無刻享受著玩轉知識的樂趣,進而創造出更多改變的動能。

 

最後一個技巧是多與人交流,闡述你的觀點,這是證明知識內化成功最好的方式,透過論述,你會知道自己的心智正在改變,你更願意接受外界變化帶來的挑戰,同時,也讓聽你說話的人知道你的改變,讓他們知道你的力量正在提升,影響力與日俱增。

 

現代人是站上無數巨人肩上成長的幸運兒,我們理所當然地承繼了人類的智慧資產,因此大腦習於複製,創造力因此成了現代人必須學習的能力。想想古人類無中生有的生活技能,是如何逐漸成為我們的文明與文化,祖先們的每一次發明都完美詮釋了「改變」帶來的影響力與成就歷史的必然性,現在,是我們向祖先大腦取經的關鍵時刻,畢竟,誰也不知道我們何時需要再打造出一艘諾亞方舟來拯救世界。

 

Photo by Justin Luebke on Unsplash

 

~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盛思整合傳播顧問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