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6
Tech
By Iris
About Iris
Iris在盛思擔任專案執行,她擔任客戶的媒體及內容管家。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Iris 擁有主修外文系與輔修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的學士學位,對科技產業莫名的有興趣,喜歡游泳跟彈鋼琴。
科技+人文=永續發展

科技產業的變動狀況是瞬息萬變的,這股瞬息萬變的特質,也刺激了眾多市場發展機會。以手機為例,IDC預測2014年智慧型手機與平板的出貨量分別約為12億支與2.7億台,相較於2010年的3億支與1,800萬台出貨量,規模在這幾年內用力翻了好幾倍!

光從目前市面上的智慧機種來看,各種尺寸、不同運算性能,加上各式APP應有盡有,手機發展至今,已經明顯陷入白熱化的競爭,當傳統模式走到極限,毛利率低到大家無法忍受,改變的力量自然會蠢蠢欲動。

 

生物識別感測技術、手機3D顯示技術、以及DIY手機模式即是近期市場中的新花樣。而DIY 模組化手機的概念,最初是來自荷蘭設計師Dave Hakkens所提出的「積木手機」(新聞來源),如此發想是為了解決廢棄手機造成的環保問題,讓使用者在手機故障或過時之後,只需要更換部分零件,即可讓手機運作更順暢。類似的創新概念總讓人耳目一新。不過,試想像一下DIY手機模式的發展藍圖,再參考過去一台手機從無到有,通常需要5-12個月左右的時間,硬體開源好像並沒有想像中容易。生活中,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會有出入,創新的概念是否真的能推廣至整個製造鏈、市場接受度如何也全部都是個未知數。改變是生命自然的歷程,手機是如此,產業也是如此,洗牌之後,我們大家的位置又會在哪裡呢?

 Iris 圖片

 (圖片來源)

 不過我也漸漸發現,某些具可永續發展性潛能的科技運用,是因背後有某些人文或是精神價值的存在,才成就了深遠的影響力,舉例來說,日本雅虎去年推出結合了熱門的3D列印和語音搜尋,讓視障者只要朝著這台外觀如白雲般的大型3D列印機,按下語音搜尋按鈕並說出自己想「看見」的物品名稱,機器就會製造出具體模型,讓視障兒童能透過自己的雙手「看見」美麗世界。科技的產物往往被視為理所當然,但我們或許都應該好好思索其中的因果關係,才能學會珍惜科技剛硬冰冷的表面下,潛在的寶貴價值。

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盛思整合傳播顧問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