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2
Tech
By Ashley
About Ashley
穿戴式裝置能為媒體帶來新契機嗎?

根據尼爾森最新的2014年媒體大調查結果顯示,台灣12-65歲的消費者有88%觀看電視,電視仍是五大媒體(電視、報紙、雜誌、廣播與網路)中接觸比例第一大。

網路雖然是台灣消費者接觸率第二的媒體,上網比例較2010年的52%增加了17個百分點至2014年的69%,幾乎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都在上網。

消費者在觀看電視的同時,還會玩手機26.2%、看報紙7.8%、平板7.5%、雜誌4.2%,還會上網18.2%,而且看電視同時上網的比例較2010年增加近一倍。

隨著穿戴式裝置日漸蓬勃發展,我們開始深思,穿戴式裝置能為媒體帶來多大的機會?

可穿戴裝置為可穿戴於身上出外進行活動的微型電子裝置,此種電腦由輕巧的裝置構成、利用手錶類小機械電子零件組成,使得電腦更具便攜性,目前已出現了將衣服與電腦進行結合的研究,如:Apple Watch、Android Wear等。

 

Apple Watch

(圖片來源:http://www.webuzzy.com/?p=18129)

 

蘋果手錶上市之前,根據CCS Insights的分析師估計,2015年非蘋果的智慧手錶銷量將達500萬隻,採用Android Wear開發商包括Sony、Samsung、LG和Motorola等。今年Apple Watch保守預計將達到1,000萬隻,有些分析師大膽預計,2015年的銷售總量將達2,000萬至3,000萬隻。即使許多研究機構在Apple Watch 上市後紛紛調降預測,但其在各大市場掀起的搶購熱潮卻仍是不爭的事實,Apple Watch售價較高,很可能給Android Wear帶來利多。有些分析師使用蘋果推出iPad和iPhone的銷量,推估Apple Watch第二年銷量可達到第一年的3倍。到 2016年底,全球可能有9,000萬人使用 Apple Watch。

如果能給使用者帶來更順暢的跨裝置體驗,必能提升品牌忠誠度與互動。《今日美國》是少數幾家已經推出智慧手錶應用的媒體之一,該公司每天兩次發佈5則最熱門消息,將品牌和內容一起放在螢幕上,帶來與用戶互動的新機會,促使用戶更頻繁地造訪。

由於智慧手錶體驗的即時性和可能產生大量高品質新資料,廣告可能有巨大商業潛力。加上智慧手錶使用者極具消費能力,這些人既富裕又年輕,可能是愛好運動的人。

媒體可將數位廣告發展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桌上型電腦,第二階段是行動裝置,第三階段是穿戴式裝置和物聯網。或許,智慧手錶不適合發送30秒視頻和橫幅廣告,因為使用環境已經變了,若仍使用手機用戶習慣的廣告和內容展示方式是行不通的,應該以消費者選擇的方式或非侵入的方式,提供附加價值的原生內容。

智慧手錶的螢幕太小,不適用於長時間閱讀,適合獲取較短的內容,保存更新供隨後閱讀或分享,如果媒體能思考如何把跨平台的閱讀體驗整合在一起,或許又能掌握新一波的機會!

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盛思整合傳播顧問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