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大利品牌Dolce & Gabbana在官方社群帳號發布一系列名為「起筷吃飯」的廣告影片,為即將到來的時裝秀宣傳。並加上「#DGLovesChina」、「#DGTheGreatShow」hashtag,而該廣告系列發布後,不但沒有成功為時裝秀加分,反而引起許多中國網民的不滿,因為廣告內容被認為有歧視的意味。
影片內容是一名亞裔模特兒學習用筷子吃義大利的傳統食物。但是旁白所用的詞彙搭配模特兒奇怪的表情,顯示出刻板印象,例如影片中說:「我們首先要向大家展示,如何用這種小棍子形狀的餐具,來吃我們偉大的傳統瑪格麗特披薩餅。」以「小棍子」形容筷子,又指義大利披薩是「偉大的」,這樣的詞彙選擇代表著品牌對於東西方文化的刻板印象,並且具有歧視的意味,讓TA感到不舒服,並且覺得品牌姿態傲慢,明顯和Slogan的「#DGLovesChina」所傳播的訊息有落差。
而廣告發布後,危機並未止息,有中國網友秀出與Dolce&Gabbana設計師的對話記錄,對方除了無檢討之意,更發表「中國是屎一樣的國家(the country of shit is China)」的言論,使事件不斷延燒,對於品牌形象再次重創。
對於國際品牌而言,將目標市場的特色/元素融入傳播的內容的確是拉近TA距離的策略,然而操作這樣的手法時,必須特別注意文化的差異所可能產生的爭議,並且在傳播的訊息保持一致性,尤其現處於社群媒體發達的時代,任何負面的風波傳播速度及廣度超越以往。而品牌保留特色固然是好事,但是必須拿捏得宜,亦必須考量TA是否對凸顯兩地文化差異的溝通訊息有高接收度,否則對於品牌所建立的形象/口碑將被大打折。
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盛思整合傳播顧問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