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3
Tech
By Sandy
About Sandy
純種City Girl,以台北為家,曾經以紐約客自詡。喜愛極限運動所帶來的一切挑戰,因為它能夠貼近自身恐懼,每一次征服都是了解自己的過程、每一次勝利都讓自己更強大。 深信公關就是社會資源的整合和運用,希望練就一身專業跟創意,幫助弱勢團體與非營利組織迎向挑戰、擺脫劣勢,用最少的資源有效達成溝通的目的。
生活演進的步調比不上人類的科技能力,物聯網(IoT)的時代真的來了嗎?

科幻片的觸控科技、利用手機或是高科技遙控家中電子產品、看似酷炫的多穿戴式科技,這些早已經不是想像,但是,什麼時候才能做到普及化呢?早些年前就有科技商喊過智能生活的概念,用網路訊號將所有能夠用電子控制的物品串聯起來,物聯網的概念因應而生,卻遲遲到了近2年,才越來越多廠商開始一起著眼在如此商機龐大的市場,為什麼呢?

物聯網的科技,說穿了,重點不是那個「聯」字,而是那個「網」字。當所有物品都透過網路連結的時候,網路中的資訊流量、儲存、速度等問題,便開始產生。這也成為許多終端產品開發商裹足不前的主因,因為網路建設沒有到達一定的水平,物聯網無法發輝效益,自然是不能提供好的使用者經驗吸引更多人付費使用。就以最近台灣電信商「4G吃不飽」的實際情況來說,就是網路資源與電信發展無法跟上科技產品發展與應用最好的例子。

網路貌似拉近了人與人溝通的距離,物聯網更進一步拉近了人與物、物與物的距離,然而在網路建設不完備、不暢通時,或是操作介面不友善時,這個距離似乎更因為這樣的挫折感漸漸的被拉遠了。回想一下,有時光是手機、筆電、印表機連網不順,就足以讓人跳腳!再者,物物相連的意義是一個相對的存在而不是絕對存在,舉例來說,我的手機與智能燈泡相連,利用手機輸入的個人偏好資訊用來操作開關與明暗,這兩個物品是有意義的相對存在,而這些連結的存在,需要透過有力的平台或介面來操作,相關的設計與應用開發,目前仍未普及。

如果你是在1985年之前生的,應該還記得以前沒有網路的年代,經歷過沒有網路的生活方式:上課用五顏六色的筆跟便條紙做筆記、偶爾傳傳小紙條給心儀的對象、和姊妹淘交換日記、和家人搶著用家中電話只為了跟同學聊天打屁或是討論作業、和同學的出遊合照還要登記加洗護貝,那樣的生活也曾經很有溫度、很開心。

人還是偶爾念舊的,偶爾想要擺脫科技的束縛的,當你越成熟,就越難產生新的習慣、接受新的科技,因此我說,生活演進的步調比不上人類的科技能力,即便是歐洲數個先進國家如:法國、義大利等,對於網路及手機的依賴還遠不如亞洲幾個中度開發的國家。物聯網的開端也許是近幾年,但是還未讓全人類進步到物聯網的智能生活,因為其中有許多配套的挑戰需克服如:政策、基本建設、電信標準、文化......等,物聯網流暢無縫連結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盛思整合傳播顧問集團立場